胃肠科普

38岁博主因直肠癌离世:结直肠癌为何越来越 “年轻”?这些原因要警惕

北京汇宜万通诊所

7 月初深夜,曾用镜头带无数人领略世界风光的知名旅游博主二师兄,因直肠癌晚期抢救无效不幸离世,生命永远定格在 38 岁。他的好友小白哥通过社交媒体沉痛宣告了这一消息,文中那句 “从此世间再无二师兄,愿你在另一个世界没有病痛折磨”,道尽了无尽的惋惜与不舍,也让众多关注他的网友陷入悲痛。


二师兄以生动鲜活的旅行分享走红网络,从雪山草原到市井街巷,他的脚步遍布各地,镜头下的风景与故事曾治愈过许多人的疲惫。然而,谁也未曾想到,这位总是充满活力的博主,会被直肠癌无情吞噬。他的骤然离世,如同一声沉重的警钟,不仅让人们为年轻生命的逝去扼腕叹息,更再次将 “癌症年轻化”“肠道健康” 这些话题推向公众视野 —— 原来,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健康隐患,可能正悄悄逼近。



结直肠癌,是指结肠、直肠黏膜上皮和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,也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,其发生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。结直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,但近年不但有发生率上升趋势、还有年轻化趋势。

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0 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为 193.9 万,死亡病例数为 93.5 万。这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,每 10 个新确诊的癌症病例中,就有 1 例是结直肠癌,每 11 个因癌症死亡的病例中,也有 1 例是结直肠癌。结直肠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也是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。


在中国,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也不容乐观。同样依据上述机构的数据,2020 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达到 55.5 万,死亡病例数为 28.6 万。也就是说,在中国不到 8 位新确诊的癌症患者中,就有 1 位是结直肠癌患者,每 10 个癌症死亡病人中,也有 1 位是因结直肠癌去世。


注:以上数据源自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发布数据


《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(2020,北京)》指出:遗传和环境因素是诱发其发生的两大主要因素。包括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或者某些类型的结直肠息肉、有炎症性肠病病史(溃疡性结肠炎或者克隆氏病)、有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家族史,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(FAP),或者林奇综合征(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);


除遗传因素,肥胖、代谢综合症、糖尿病、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在早发结直肠癌(EOCRC)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

参考文献:

1.Siegel RL, Wagle NS, Cercek A, Smith RA, Jemal A. 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, 2023. CA Cancer J Clin. 2023 Mar 1. doi: 10.3322/caac.21772. Epub ahead of print. PMID: 36856579.

2.Sant V,Reich E,Khanna L,et al. Attenuated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(AFAP) in a patient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mutation in APC[J].BMJ Case Rep,2019,12(11) .

3.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.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(2020,北京)[J].中国肿瘤,2021,30(1):1-28.DOI:10.11735/j.issn.1004-0242.2021.01.A001.

4.孙远杰. 粪便隐血试验在大肠癌早期筛查中的作用 [J].中国实用内科杂志,2018,38( 12) : 1191 - 1193.


扫描二维码添加汇小宜

为您的胃肠保驾护航


国际顶尖期刊《CA: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》发布的美国癌症协会提供的结直肠癌(CRC)统计数据:2023 年,美国预计将有超过 15 万人被确诊为结直肠癌,约 5 万人将因该病离世。


年轻人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。结直肠癌的发生与高蛋白、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饮食习惯紧密相连,这些因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

许多年轻人的饮食偏向西方化,更倾向于食用高脂肪、高热量的食物,例如奶油蛋糕和各种甜点。此外,一些年轻人喜欢食用油炸和烧烤食物,如炸鸡和烧鹅,这些食物含有高胆固醇。


快捷导航

NAVIGATION

联系方式:

13811010664

huiyi@huiyixhnj.com

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万通中心AB座一层底商2001

汇小宜小助理

电话直呼
在线留言
联系我们:
010-59070588
暂无内容
还可输入字符250(限制字符250)
seo seo